熱門文章
-
據《環球人物》報道,台灣商界有一句話:「生子當如張忠謀,生女當如王雪紅。」張忠謀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,而王雪紅則是「經營之神」王永慶的女兒,被《紐約時報》稱為「全球科技界最有權勢的女人」。幾天前,王雪紅再度證實了這一説法的正確性:在《福布斯》雜誌公佈的2011...
-
珍珠奶茶一般使用較大顆粒的粉圓,烹煮後的直徑約在 7mm 以上,否則直徑太小時很容易滿嘴珍珠,也不方便吞嚥咀嚼。但大多數的珍珠奶茶商家仍有提供小顆粉圓的珍珠。 早期僅有珍珠奶茶一種稱呼。 約1988年時,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「草蜢」的小販,取當時女星葉子...
-
2007新郭語錄 - 取自 今周刊: 1. 我不會去買彩卷, 因為, 有錢不會讓我更快樂.甚至, 我很痛恨自己怎麼會走到這一步. 2.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苦, 你們看到是我光鮮的時後, 但名人並不快樂, 如果現在我有機會選擇, 我要選擇窮小子的日子. 3.新進人員要看責任心...
-
如果說經商也是一場精彩而又刺激的網路遊戲,史玉柱則是玩了一場 “ 大翻盤 ” ,並表現出可圈可點之處。從一窮二白的創業青年,到全國排名第八的億萬富豪,再到負債兩個多億的 “ 全國最窮的人 ” ,再到身家 500 億元的資本家 …… 史玉柱演繹的真實故事,情節之豐富、命...
-
旺旺食品在中國有很高的知名度,可愛的旺仔形象更是一度風靡中國,但它的主人蔡衍明卻鮮為人知。 這位高中文化的臺商,19歲開始經營生意,擁有灣流私人飛機,7個女人,九個孩子。 蔡衍明2008年引人關注,只因為他在旺旺上市過程中,出人意料地來了一個漂亮的大迴環。...
-
最近,台北市景文高中的一對情侶為愛殉情,從12樓頂樓相擁墜下,女生當場身亡、男生性命垂危。同樣是為情所困,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《不能沒有你》,片中小女孩在今年1月底無故失蹤,日前被發現偷走了父親30萬元積蓄,跟男友私奔長達3個月。
-
二○○四年,哈佛大二學生查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跟幾個同學在宿舍架設了TheFacebook.com網站。六年後,Facebook(臉書)成了全球最成功的社群網站,今年七月的全球用戶數,突破了五億。 如果把臉書看成一個國家,那麼它的人口數足以登上「世界第三大國...
-
約翰﹒D﹒洛克菲勒在33歲時賺到了第一個100萬美元。43歲時,他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壟斷企業──龐大的“標準石油公司”。但他在53歲時又怎麼樣呢?煩惱把他搞慘了,煩惱和高度緊張的生活已經破壞了他的健康,他“看起來像個木乃伊”。 洛克菲勒53歲時頭髮全部掉光,甚至連...
-
眼下,一個 34 歲的中國人在世界和中國經濟界可謂搶盡風頭:在剛剛過去的 2004 年年底,他被美國《時代週刊》(《 time 》)和有線新聞網( cnn )評為 2004 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25 名商界領袖之一,榮膺香港理工大學第四屆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,捧走...
-
馬雲 年齡:45歲 創業時間:1995年創立翻譯社 第一桶金:中國黃頁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,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:從創業得第一天起,你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,而不是成功。困難不是不能躲避,但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抗,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面對。 馬雲:黃頁“騙子” ...
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
牛根生細說蒙牛資本故事
作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,牛根生捐出個人全部股份成立"老牛專項基金",頗有石破天驚之勢,讚者有之,疑者也有之。那麼,對于這家中國乳業的"領頭牛"來說,股權的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?
因為生產"蒙牛"牛奶,牛根生的名字也成了一個品牌。去年,蒙牛乳業(02319HK)在香港上市,有人估算,作為創始人和總裁的牛根生,擁有的股票市值已達幾個億。在某財經雜志當年評選的"中國500富人排行榜"上,牛根生赫然在列。
然而,接踵而來的一項舉動,讓這一"榜位"永遠定格于"紙上富貴":牛根生將自己擁有的不到10%的蒙牛股份全部捐出,成立"老牛專項基金"--其股份所有權永遠歸老牛專項基金,一代又一代的繼任董事長則傳承兩項權力,一是表決權,二是紅利分配權--用來獎勵對蒙牛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,同時幫扶公司特困員工。牛根生的妻子和兒女將沒有繼承權,在他天年之後,只能領取不低于北京、上海、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。
捐股的真正動機是什麼?牛根生說:想讓企業長命百歲。在蒙牛有棵"願景樹",上面挂著大家的個人願景,牛根生寫的是:"為父老鄉親打造一個百年老店,為中華民族創建一個世界品牌"。牛根生說:一個事業能不能成功,關鍵靠制度設計。老牛專項基金就是制度創新的一部分。我們作為後發國家,要想在全球化競爭中超越已經走在前面的國際同行,只有一個辦法--創新,產權創新,管理創新,文化創新……
他還說,龍頭企業是整個三農問題的支點。一個人失去胳膊可以存活,失去腿也可以存活,甚至失去五臟六腑中的某一部分照樣還可以存活,但失去頭就沒法活。所以,龍頭企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中起的是"頭"的作用。要是用我個人與家庭的"小有"和"少有",可以換得這個"頭"的安全,換來以它為市場、與它命運關聯的千百萬人的"大有"和"多有",那就太值得了。
為了把蒙牛建成"百年老店",2002年底,牛根生就有了捐股的念頭;2003年聖誕節,他正式向負責上市法律事務的律師陳述了這一決定。據知情人士透露,牛根生捐獻股份的行動所以歷時一年多:一是家人幾經商量,頗為慎重;二是中外律師三番五次往來返稿;三是只有成為上市公司才可操作(2004年6月10日上市後進入實施階段)。
沒有超凡的戰略眼光,斷然做不出這樣驚世駭俗的抉擇,難怪有關媒體稱牛根生為"中國捐股第一人"、"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"!
不過,最近仍有分析人士對蒙牛公司的資本運作和股權結構提出疑問。相應的評論甚至稱,牛根生的"捐股"可能只是"棄股",背後暗含著蒙牛管理層與外資股東間的某種不和諧。
猜測引發了各種聯想,作為一家上市公司,牛根生有理由作出澄清。在距離內蒙古呼和浩特市40公裏的蒙牛和林生產基地,6年前曾是一片荒灘,如今,該基地前後五期工程巍然聳立。據了解,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了20多個生產基地,日處理鮮奶量達5000噸。
在內蒙古和林生產基地邊上的一幢別墅裏,牛根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。據牛根生講,這幢別墅"一房兩用":董事會召開期間,這裏是股東們的辦公場所;閉會期間,他住在這裏。這幢別墅最大的特點是,會議室多,會客點多。
細說"捐股"前前後後
"我拿自己的錢獎勵手下的員工,算起來也有十幾個年頭了。小獎幾千幾萬,大獎幾十萬上百萬。"牛根生說,蒙牛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,就是"小勝憑智,大勝靠德"。想贏個三回兩回,三年五年,有點智商就行;想做個百年老店,想一輩子贏,沒有德商絕對不行。蒙牛乳業之所以能在6年間從銷售額全國排名第1116位上升到第二位,與他"財散人聚,財聚人散"的觀念有極大關係。
目前,"老牛專項基金"起始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%,約300多萬人民幣。而伴隨著蒙牛股份在股市上的表現,基金規模的變動曲線也會與此呈"正相關"。該項基金的一級法人是蒙牛事業促進會,"老牛專項基金"是它的二級法人。奶協領導、政府官員、蒙牛中高層領導等,都是該項基金的委員。不過,"老牛"把同樣貢獻了股份的妻子、兒子、女兒列為名譽委員,他們三人沒有決策權,也沒有建議權。
"你幾乎剝奪了家人的合法繼承權,妻子和兒女難道沒有反對?"記者問。
牛根生說,"你看過不久前上演的《漢武大帝》吧?哪一個重大決定背後不是充滿曲折。我們家也一樣,討論過,爭論過,也矛盾過。最後我的兒女也決定像他們的爸爸那樣,不從父輩那裏繼承財產,而是繼承獲取財產的本領。"
"既然爸爸這個窮人經過奮鬥也能做出一些事情來,那麼他們自己通過努力,也應該超過爸爸。這樣的想法,是我留給他們的精神財產。"
領會"散財"的快樂
牛根生不想成為榜樣,但他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。"在對財富的認識上,我和我的員工們有一些共識"。他說,他認真的研究過歷史上的偉人,"有權的、有錢的太多了,他們本來一無所有,可都支配過巨大的財富,不過最終什麼也沒帶走。可能秦始皇帶走的東西最多了,而且都給埋起來了,現在好,人們不又把它給挖出來了?還是整個社會的。"
老牛感覺,擁有財富是一個過程,不是一個結果。在蒙牛公司有個培訓機構叫"蒙牛商學院",員工們每周二都到這裏來接受公司高管或外聘專家的培訓。牛根生是這個課堂上最受歡迎的"老師"。他說,這個世界不是屬于有權人的,也不是屬于有錢人的,而是屬于有心人的,因為有心,才能創造財富、積聚權力。"我發現慢慢的,這些觀念對大家很有影響,人們對得到和付出有更新的認識了"。
與一度在企業界非常熱鬧的MB0(管理層收購)相比,牛根生的"無私"顯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"您這樣無私是不是與潮流不符?"記者問。
"潮流有淺層的,也有深層的。這就像海流一樣。當我們看到表層海流向西涌去的時候,深層海流往往是向東涌動的。"老牛的回答像個哲學家,"那麼,兩者究竟誰才算主流?對于政治問題,我不想深談。但有個問題大家不妨都來問一問:到底貧富分化更接近于時代潮流,還是共同富裕更接近于時代潮流?"
某財經雜志對牛根生的"捐股"評價是"一次共產實驗"。牛根生說,"散"的甜頭,"散"完之後才知道。人們不敢散財,是害怕失去之後就回不來了。其實人從本性上說是知恩圖報的,他"捐股"之後,受獎者一定會更努力地為蒙牛工作,他用自已的"少有"換來了蒙牛公司和廣大奶農的"大有"。因此,他的結論是:財富越散越多,而不是越散越少。
蒙牛企業內部有個共識,他們的總裁"老牛"就是"喜歡把自己的錢分給兄弟們花"。而牛根生把這個外延放大了:股東投資求回報,銀行注入圖利息,員工參與為收入,合作夥伴需賺錢,父老鄉親盼稅收……他說,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,企業的"德行"就是要做到與各種內部外部要素共同分享收益,而不能把一己的利益隔離起來。這些理念正在影響著蒙牛。
在蒙牛和林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廠區有一行標語:成功從簡單的重復開始;現在,在被列為"全球樣板工廠"的三期工程內部,有另一行標語:"小勝憑智,大勝靠德"。
國外投資者為什麼會"講故事"?
蒙牛在短暫的6年中飛速成長,可以肯定,2003年之後的確也借助了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放大作用。但也有人質疑,在這個過程中蒙牛付出了代價。
牛根生認為,"要說理,先算賬"。
第一本賬,外方財務股東從股市上獲得了什麼?中方股東又將獲得什麼?上市後,美國摩根、香港鼎暉、英國英聯(ACTIS)等三家外方財務股東從股市上可獲投資回報400%(即20多億元人民幣),但這裏拿走的,都是來自國際資本市場的價值,並非從蒙牛、內蒙古及中國拿;與此同時,蒙牛的中方股東可獲投資回報4000%(也是20多億元人民幣),這些升值,同樣將從海外股市拿到蒙牛、拿到內蒙古及中國,賺的也不是中國大陸的錢。各方股東的資本增值均基于蒙牛業務的迅速增長。
第二本賬,外資股東從中國拿走了什麼?拿來了什麼?外資股東只從中國拿走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故事、內蒙古牧業資源優勢的概念以及蒙牛快速成長的案例,並將這些東西傳播到世界各地,據有關專家測算,三年來他們拿來投資20億元(人民幣),拿走息金0.32億元(人民幣),拿走的是拿來的4.1%(綜合資本成本率),其比銀行短期貸款利率和長期貸款利率均低數十個百分點。與此同時,外資股東除為蒙牛帶來有形的資本(投資)外,也帶來了蒙牛能與國際長期投資者合作的橋梁與通行證等無形資產。
"有形的東西,越分越少;無形的東西,越分越多。"牛根生表示,"我們彼此也都借用了對方的無形資產,而這種無形的東西越分越多"。幾年來,蒙牛在國內乳品市場上迅速崛起,牛奶、冰淇淋、奶片等產品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第一,為幾百萬農牧民提供了致富途徑。可以說,蒙牛的創業團隊和摩根等國際投資銀行一起,創造了一個中國奶農、民族乳業和國際投資者多贏的、和諧的財富傳奇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